老師說:「你是禽獸」
同學說: 「人是動物的一種」
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爭辯。老師所說的禽獸,其意義當然不是指生物學的意思。如果把禽獸理解成生物學上動物的意思,句子便便得沒有意義。因為該同學明顯地是生物的一種。在一般情況下,指出同學是動物, 是一句廢話。
有意義的討論應該是盡量把句子理解成有意義,而不是盡量理解成廢話。頑童把老師禽獸理解為生物學的定義是沒有意義的演繹。這純粹是詭辯, 為攻擊而攻擊。如果把禽獸理解成缺乏道德,這樣老師的說法就變得有意義。因為其說法指出同學某種特性。
唐英年說:「你不是李嘉誠,因為你沒有別人的努力」(我事實連一般報章內容都沒有看, 只是道聽途說。) 很多人批評唐英年,其理據是就算很努力, 也不能成為李嘉誠。
如果不是為批評而批評, 我想合理地理解唐英年說話的意思, 不是理解成「憑努力就能變李嘉誠」。因為明顯地是不成立的論調。(如果許可, 當然要唐英年進一步解釋, 但沒可能的情況下, 應該盡量令句子變成合理, 如果為攻擊他, 當然理解成廢話會方便批判)
我盡量理解他的意思是年青人沒有財富是因為自己沒有努力。我會這樣理解是因為這樣理解另句子變得合理。可以令討論繼續。如果按這個意思, 我是同意他的看法。(做PAST PAPER就能在會考有一定的分數, 某程度上可以脫貧,但有很多學生都沒有做好自己的本份)
我帶出觀點不是支持唐英年。只是借例子帶出一種思考盲潮。
理解句子, 字詞, 應該是盡量令句子變成合理。硬窒一個意思, (最變態是硬塞一個明顯不合理的意思)然後作出結論或批評是不文明的表現。正如那位沒有教化的頑童一樣。
令句子變得有意義, 出有價值討論, 客觀地探索真理,才是智識份子的表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