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

為什麼會出現三聚青胺事件?

大陸毒奶內含三聚青胺導致嬰兒出現腎石。 毒奶產出歸咎於無良商人為取暴利而作出不法行為。事件出現另人質疑經濟學家相信的自由市場。按自由市場的運作,商人造出劣的產品後,消費者會轉移其他生產商。最終提供劣貨的生產者會被淘汰。這事件是否提供一個自由市場的反証,我們有需要更多的政府監管?

對於毒奶事件出現,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。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疑點。為什麼幾間大型奶製品公司會一起加入三聚青胺? 如果其中一間沒有做此惡行並指出其他公司的毛病。 按市場的遊戲規則,該公司會賺大錢的。為什麼沒有這樣的行為出現? 三聚青胺事件出現,背後真正原因是市場受到政府的干預,真正的元兇是中國政府。

由於乙醇可以代替石油,內地有政策支持研發乙醇,。而乙醇是由農作為提煉出來的。大陸政府於是津貼農民生產有關乙醇的農作物。農民由於有更大的誘因生產乙醇相關係農作物,他們都放棄生產原有的食糧。這導致內地糧食價格上升。這當然包裝牛隻的糧食。

由於養牛隻的糧食價格上升,在自由市場的運作下,本來不是大問題。因為只要將奶類製品的價格提高。生產商仍可有生存的空間。但內地於奶類製品有價格管制。 所以奶農不能加價。 在這政策下,無疑是迫奶農去死。

無良商人在這情況下, 唯有走險。將奶開稍而減低成本。這其實也不是大問題。最大問題是大陸政府對奶類製品有蛋白質的檢查。 如果商人單開稀奶,這會不能通過政府的監察。最終大家都知道結果,就是加上三聚青胺以蒙混過關。

所以這解釋了為什麼各大奶公司團結無良。在這環境下,由於成本上升,如果奶商不走險是不能自保。當然這不等於讚同他們的做法。但導致這場悲劇的終極原因都是政府干預市場運作不當而造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